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

聆聽年齡

聆聽年齡”是一個專用名詞,意思是聆聽的經驗及時間。一位一歲半嚴重聽障、不懂說話的幼童,在配戴助聽器後,並不會立即開口說話。因為他可能是第一次“聆聽聲音”,他必須像初生嬰兒一樣慢慢開始學習聆聽及體驗“聲音”.......
我們要謹記著孩子的“聆聽年齡”。如果您的聽障寶寶是一歲開始戴助聽器,那麼他的“聆聽年齡”會較他的“實際年齡”落後一年。若以賽跑為比喻,可以說他的“聆聽年齡”落後“實際年齡”約一公里。他必須急起直追,才有機會在入學前追及同齡小朋友的語言能力。“語言年齡”是另一個專用名詞,用來描述孩子的語言能力。若您孩子的語言能力與其他兩歲小朋友相若,那麼他的“語言年齡”就是兩歲。

舉一個例子,一個孩子在兩歲時接受人工耳蝸手術,他在四歲時的“聆聽年齡”是兩歲,標準語言能力測試顯示他的“語言年齡”達至三歲。雖然他仍然落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約一年的時間,他的學習進度卻算是非常出色。因為他只運用了兩年時間“聆聽”,卻能在語言發展方面有三年的增長。以這個進度來看,他是可以很快追及“實際年齡”,擁有與同齡小朋友相若的語言能力。換個角度看,聽障兒童越遲取得助聽器或人工耳蝸,他們就越難追及“實際年齡”。

很多時聽障兒童的家長都不願意接受人工耳蝸,因為他們眼見孩子在使用助聽器後正在慢慢的進步。但家長必須同時留意小朋友的進展速度。若小朋友是依靠不斷重覆的訓練下才能慢慢的學會單獨的詞彙,這個進度可能不足夠。雖然他可以每個星期學會新的詞彙,但是他未必能夠在連續不斷的對話當中學習到新的詞彙。那麼,他的“語言年齡”將會停留在約兩歲的範圍,難以追及“實際年齡”。

一般情況下,“聆聽年齡”是孩子的實際年齡減去缺少聆聽經驗的時間 (配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前)。但若然孩子的聽力情況不穩定,“聆聽年齡”的概念就會變得複雜化,例如有些孩子因為反覆性的中耳炎導致聽力時好時壞,或孩子的聽障程度加深。總括來說,孩子過往的聆聽經驗越多,“聆聽年齡” 與“實際年齡”的相距就會越少。例如,一位輕度聽障的孩子,若在兩歲後聽力下降至嚴重聽障,他的語言發展一般會優勝於其他同齡的嚴重聽障孩子。另一方面,若孩子在進行人工耳蝸前曾配戴強力助聽器,就算助聽器的幫助未必很大,但若干的聆聽經驗對孩子日後使用人工耳蝸是有一定的幫助。“聆聽年齡”、“實際年齡”及“語言年齡”是一些理論概念,幫助您去理解及宏觀您孩子的進度及發展方向。

那麼,怎樣才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年後有多於一年的語言增長?只要您的孩子有合適的助聽科技,同時接受恰當的訓練,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做到的。

Sindery, D. (1997). Listening Games for Little. 2nd edition. London: Wordplay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